原标题:由电影院里的掌声想起的
关注“语文阅刊”并 设为星标!每天都收到我们的文章 。
本文作者:赵桂君
由电影院里的掌声想起的
山东泗水一中赵桂君
上世纪八十年代,有一次去影院看《西安事变》,当毛泽东的第一个镜头在直罗镇战役的战壕出现时,全场爆发出长久而又热烈的掌声。
电影《西南事变》的主角是周恩来和张扬二将军,毛泽东的镜头不多,但胡月扮演的毛泽东每一次出来,都引起雷鸣般的的掌声。这掌声是发自内心的,没有导演没有助理之类的人站在一边指挥。
这是群众对伟人由衷的热爱和憧憬。
也许有人说,那是伟人离开他的人民时间不长,是那个时代对伟人崇拜的流风余韵,人们的怀念之情尚在,但是,怀念与崇拜绝不是简单的时代特征,每一个时代都有固有的偶像崇拜,所谓“江山代有人才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”,而对毛泽东的怀念与崇拜,这个解释恐怕行不通。
因为毛泽东不属于一个时代,而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。
尽管曾经有一段时间,在西风肆虐的背景下,有一股歪曲毛泽东丑化毛泽东反对毛泽东的邪风,但却没有挡住毛泽东对中国历史对中华民族的影响。时至今日,跳梁小丑原形毕露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,而伟人形象却更深入人心。
人民造就历史,历史造就光荣与伟大。建党一百周年文艺演出,我又听到类似的掌声。当几代领袖出现在大幕上的时候,掌声和欢呼声又响起来了。
我想,这就是人心,人心不是哪一个人随意鼓动的。
我说过,每一个时代都有固有的崇拜偶像,动乱时期,人们向往和平,平乱的英雄就是他们的偶像;王朝更迭,立国君臣是偶像,譬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,也曾被我们视为中华民族的俊杰;和平时代,歌台舞榭花香鸟语繁荣昌盛,人们似乎忘记了这些偶像,文艺之星赫然登场。
歌舞场、影视剧,本来是三百六十行的一个行当,从事这个工作与其他职业区别不大。然而,这些在旧时代曾经被人不齿的“戏子”,从什么时候开始,成为社会的香饽饽的呢?
“戏子”的称呼有些封建,“戏子”能摆脱旧时代被轻视的地位,说明社会在进步。我们不否定,在一个人人平等的时代,靠个人劳动为社会做贡献,赢就自己的声誉,甚至成为时代的偶像,并没有什么错误。
但我们有一个成语,叫德不配位,又有成语叫名不副实,谁要是与这两个成语对上了号,他即使再怎么样被推崇被偶像,也不过是一时的走过场,早晚被苏醒的时代抛弃。
近两年,政府出台政策,对明星片酬做出限制,社会对所谓的小鲜肉现象嗤之以鼻,人们对娘炮口诛笔伐,说明我们“苏醒”了。
一个追求金钱追求炒作的社会很不正常,不是一句“三观不正”能解释清楚的。为追星推波助澜的人已经成为一个阶层,是他们搅乱了我们的社会,进而又形成一个既得利益集团。现在,是该粉碎这个阶层消灭这个集团的时候了。
有报道说,在香港,周润发每天上街买菜吃饭,没有人围观,更没有人认为不正常;反观我们大陆,一个刚会拍戏的艺人露个面,竟被里外三层的护卫着,如临大敌,仿佛外宾访问,请问:你真的到了需要人保护的地步了吗?
从艺人出行前呼后拥到某些女星靠制造绯闻上位,都是玩的一个套路:吸人眼球、抬高身价。
我们不需要这样的做派!
也许还有人说,萝卜白菜各有所爱,别干涉他人的追求,你有鼓掌的自由,我有追星的权力。殊不知,鼓掌的自由是对奉献社会和国家人的敬意,追星追到无厘头的时候,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危害。
怎样的危害呢?我想,每一个有正能量的人,不用深入思考,都能找到答案。
本文由语文阅刊(yuwenyuekan) 编辑,转载请注明出处)
致原创作者:若因第三方原因,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,请联系,马上删除!谢谢!
初中试题库大(stkuda)
小学试题作文(shitizuowen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